连线全国人大代表、互联网精英姚劲波、朱立锋

发布时间:2022-03-06

3月5日上午

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

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

国务院总理李克强

作政府工作报告

要点如下


1.jpg

▲ 3月5日,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。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摄


一、去年工作回顾


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.1%


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.1%


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


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


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%


二、今年主要预期目标


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.5%左右


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


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


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


2.jpg

▲ 3月5日,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。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摄


三、今年部分重点工作


财政:今年赤字率拟按2.8%左右安排,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.5万亿元、规模近9.8万亿元


政府投资: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.65万亿元


减税: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.5万亿元,其中留抵退税约1.5万亿元


就业: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


政务服务:扩大“跨省通办”范围,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


消费: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,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


创新: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,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


乡村振兴: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,启动乡村建设行动


开放: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


环保:完善节能节水、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


教育: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


医保: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


社会保障: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,发展普惠托育服务


住房:探索新的发展模式,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,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


文体: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


港澳台:支持港澳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,坚决反对“台独”分裂行径


驻湖南的两位全国人大代表、互联网行业精英姚劲波、朱立锋分别带去多项提案,听听他们怎么说?


全国人大代表

58同城CEO

姚劲波

3.jpg

  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,在增加就业岗位、提高居民收入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
  “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小微企业发挥着稳就业、保民生、促发展的重要作用。受疫情、原材料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,在经济新常态下,小微企业生存发展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,集中体现在融资难融资贵、经营成本高、核心竞争力弱、向‘专精特新’转型难等方面。”姚劲波说,相关调研数据显示,2021年中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一路下滑,小微企业生存艰难。国务院高频颁布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,希望其“活下来,活得好”。如何进一步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,激活市场发展活力?作为企业界代表,他一直在思考。


  “首先要实现数据融合,科技赋能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。”姚劲波提出,针对普遍诟病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,建议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牵头,总结前期试点经验,对现有中小微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进行优化升级,打破政府部门间、银行企业间的“数据壁垒”,进一步扩大“银税互动”“银商合作”范围,解决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“孤岛”问题。同时借助区块链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,继续深化供应链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,形成“产业—科技—金融”的闭环。


  “针对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少,资产变现率低等问题,可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体系,优化相关担保机制,拓宽担保方式和多元化保证渠道。”姚劲波补充说。


  “精准施策,多措并举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也是其中重要一环。”姚劲波认为,受疫情反复、上游成本涨价、运营成本、人工成本增加,叠加环保限产、拉闸限电等影响,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经营负担加重的问题。


  “政府主管部门应继续发挥财税政策的导向和杠杆效应,通过科学评估实施有针对性的税费减免、缓交、免息或贴息政策。在政策上精准发力,进一步提高招聘和培训的补贴标准,并对小微企业普遍反映压力较大的房屋租金进行有针对的性的补贴。同时,进一步加强政企合作,深化产教融合,政府主导借助平台型企业的技术优势进一步规范代招市场,降低招工成本,形成‘招培就’一体化良性闭环。”姚劲波建议说。


  如何优化环境,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?姚劲波建议,要进一步完善对小微企业的配套帮扶政策。继续加强对反垄断、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,为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。


  “在企业发展上,可根据地方实际提供财政专项资金支持、品牌宣传推广、网络平台信息引流等服务。同时引导传统小微企业向数字化转型,在中高端消费、共享经济等领域寻找新机遇,创造出更多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业态。在人才引进上,通过财政补贴、落户优先等人才引进政策,吸引人才、引导人才合理就业。”姚劲波支招说。


全国人大代表

中国电子总经理助理

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

朱立锋

4.jpg

  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“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”,“十四五”国家信息化规划将“数字乡村发展行动”列为十大优先行动之一。


目前,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,但仍然存在顶层设计缺失、资源统筹不足、基础设施薄弱、区域差异明显等痛点难点问题,亟须进一步发掘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巨大潜力,促进农业全面升级、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。


  朱立锋建议,要以工业互联网“赋能”乡村生态服务建设,持续深入推进“线下帮扶智能柜+线上消费帮扶平台”并行发展,不断加大智能零售服务终端下乡进村工程,进一步助推城乡数字经济融合发展。以数据治理“赋值”乡村治理能力建设,搭建基层政府体系内部、政府职能部门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数据共享平台,促进数据开放流动与融合共享。以云平台“赋智”乡村精神文明建设,搭建云应用和基础服务平台,探索“产业互联网+文化教育+电商直播”融合应用模式,提供农技培训、职业教育、影视音乐、乡情旅游等综合服务,实现数字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落地。